数据显示,2023 年 3 月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为 54.1 万辆,同比增长 21.8%,环比增长 36.2%,3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 32.5%。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终端市场对汽车各方面性能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汽车的续航里程方面。
在此背景下,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备受市场关注。并且政策也在提出相应的要求。日前,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有消息指出,要强化技术创新,支持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展车用芯片、固态电池、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攻关。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向驱动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固态电池材料生产商获数千万元融资
近日,起点锂电注意到,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厂商苏锂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科创星、天华新能、东吴创投联合投资。
资料显示,常州苏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22 年 4 月 19 日,是一家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初创企业,专注于新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处于前沿领域的全固态电池、固液混合电池、高镍液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产品,苏锂科技主要配套提供产品性能稳定、制备技术成熟的超高镍、高镍等多系列正极材料。另外,苏锂科技已对更前沿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低成本工艺技术进行了超前布局。
技术方面,苏锂科技的核心技术称为纳米固态电解质包覆技术,采用固液混合包覆的方法,在特定温度范围形成熔盐的体系,实现了超薄连续固态电解质包覆,使用该技术生产的正极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全固态电池、固液混合电池、高镍液态电池体系。
据了解,苏锂科技年产能 200 吨高镍正极材料的中试线已于 4 月完工并将正式投产,正在规划进行一期 5000 吨产线建设。而本轮所获资金也将主要用于中试产线建设、原材料采购以及团队扩充。
仅一年时间就完成 200 吨材料产线的建设,苏锂科技背后的技术研发与建设团队实力可见一斑。
起点锂电了解到,苏锂科技的创始团队来自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正极材料实验室,核心团队包括了技术、产业化以及工程等不同背景和特长的专业人员。创始人任瑜曾先后任职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巴斯夫等世界 500 强公司,有近 20 年的锂电池材料研究开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经验。
任瑜曾公开表示,“苏锂科技定位于整车厂的二级供应商,动力电池厂的一级供应商,目标是在全固态电池、固液混合电池的正极材料细分领域中做到行业前三。”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赛道火热
当前,已有不少企业布局正极材料细分领域,其中大多为沉浸锂电行业多年的材料生产商,还有部分跨领域企业,包括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厦钨新能、优美科等。
容百科技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方面掌握多项前沿技术,技术储备丰富,已开发出高分散性、高温循环、高安全性能的改性高镍 / 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适用于液态、半固态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也在积极开发出适配于全固态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
此前,容百科技与卫蓝新能源签订合作协议,后者将容百科技作为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第一供应商,并在 2022-2025 年向容百科技采购固态锂电正极材料产品不低于 3 万吨。
依据容百科技披露的 2022 年报,2022 年,公司高镍 8 系及以上三元正极产品合计销量近 9 万吨,同比增长 70.13%,其中,高镍低钴、超高镍等前沿材料已实现千吨级出货。
当升科技目前已成为赣锋锂电、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辉能科技等固态电池企业的固态电池材料供应商,实现批量销售。2022 年 7 月 16 日,当升科技与清陶能源签订合作协议,后者承诺在 2022-2025 年期间向当升科技采购总量不低于 3 万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
今年 3 月 31 日,当升科技公开表示已经完成固态锂电材料开发及批量出货。公司积极研发新型先进正极材料,推出超高镍无钴、新型富锰正极、双向复合固态锂电正极、固态电解质全新体系材料。
3 月初,厦钨新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主要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开发。
在正极材料方面,公司通过采用快离子导体作为包覆材料,合成正极材料应用到固液混合电池,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在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生产,产品稳定可靠,在固态电池体系中效果良好,产品可应用于 3c 电池和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
4 月 20 日,优美科宣布向美国硅弹性复合固态电池制造商 Blue Current 投资少量股权,并与其达成共识,加强双方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方面的合作。2022 年 6 月,优美科就已和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达成协议,联合开发用于固态电池的高性能正极材料。
另外,还有湖南裕能、天力锂能、杉杉股份、龙佰集团等企业布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上游产业链布局企业增多,其最大原因是下游终端需求与固态电池量产装车速度加快。尤其是半固态电池,由于目前全固态电池搭载上车难度较高,电池生产商与车企将目光瞄向了半固态电池。现阶段,半固态电池已经实现量产装车。
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
供应端方面,目前已有电池企业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实现量产装车,还有部分电池商已研发出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
今年 2 月 7 日,赣锋锂业发布消息称,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 SUV 赛力斯 -SERES- 5 规划于今年上市。
产能方面,赣锋锂盐新余动力电池二期 2 -4GWh/ 年固液混合动力锂电池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重庆赣锋年产 20GWh 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项目已于 2022 年开工建设,公司希望将其打造为全国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
国轩高科表示,公司的半固态电池 2023 年上半年可以供货,单体能量密度高达 360Wh/kg,可以通过针刺和 150℃热箱测试,车辆续航可达 1000 公里。另外,公司 400Wh/kg 的三元半固态电池在实验室已有原型样品。
孚能科技此前透露,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 330Wh/kg,送样给整车厂客户获得了良好反馈,并且已布局 400Wh/kg 产品。
清陶能源量年产 15GWh 动力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已于 2 月 14 日落地成都;太蓝新能源已于去年 10 月建成国内首条半固态生产线(1GWh),今年将开启 10GWh 产能建设。
车企方面,全球车企目光也在瞄向固态电池,其中蔚来汽车此前宣布将推出能量密度达 360Wh/kg 的 150kWh 固态电池,搭载该电池包的蔚来 ET7 轿车续航里程将超过 1000 公里;东风汽车表示已完成了新一代高比能固态电芯的研发,将于 2024 年上半年实现量产装车,该固态电芯能量密度达 405Wh/kg;长安深蓝表示,已经加速半固态电池研发,处于行业第一梯队,预计 2025 年将搭载整车应用。另外,大众、现代、本田等海外车企均在进行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计划在 2025-2030 年实现装车。
(图片来源:veer 图库)
来源 / 起点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