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7 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 2020 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网上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陈肇雄致辞时表示,我国 5G 商用加快推进,已开通 5G 基站超过 20 万个。还要立足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支撑能力,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 5G 加快发展,力争 2020 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 5G 网络,促进“5G+”垂直行业融合应用。
在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同庆介绍说,截至 2020 年 4 月底,中国移动的全国基站总数达 462 万个,其中 4G 基站 315 万个,5G 基站近 14 万个,年底 5G 基站规模将超 30 万个。2020 年,中国移动将实现全国地市以上城区 5G 网络覆盖,5G 套餐客户净增 7000 万。
据中国联通副总经理范云军介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签署了 5G 网络共建共享协议,双方在站址和频谱资源上进行共建共享,力争 2020 年完成全国 25 万个基站建设任务。截止今年 4 月,双方已累计开通 5G 基站 10 万个,在全国 31 省开通 5G 共建共享,实现了 50 多个城市的 5G 正式商用。
“中国电信一直坚持独立组网引领,去年底已在深圳实现 5G 独立组网全球首发商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说。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表示,将与合作伙伴一道加快推进广电 5G 网络建设,力争 2021 年底基本实现广电 5G 的全国覆盖。
“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根本宗旨,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命健康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的艰难时刻,如何更全面更充分地发展好、利用好信息通信技术显得尤其重要。”陈肇雄说。
疫情期间,信息通信技术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支撑复工复产复兴的有力武器,大数据有效服务中央和地方疫情态势研判和精准施策,“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提供境内外到访地查询服务超过 11 亿次,助力疫情排查;5G+ 远程医疗等应用服务近万家医疗及相关机构,20 余种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在数百家医院;“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稳定运行,访问超过 16 亿人次。
陈肇雄表示,还将强化创新驱动,助力疫情科学防控。包括持续加强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突破和辐射渗透。继续推动信息通信行业与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合作,加快智慧医疗、远程会诊、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推广应用,支撑药物、疫苗、检测等科研攻关,更好服务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和一线救治。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加快大数据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好服务疫情态势研判、指挥调度和精准防控。
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设施加速向高速泛在演进,光纤用户渗透率达 93%,4G 用户达 12.8 亿,规模全球第一。5G 商用加快推进,开通 5G 基站超过 20 万个。产业数字化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工业互联网发展提速换挡,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 100 个。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占 GDP 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增长贡献率超过 50%,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信息化向更高水平拓展,电子政务、智慧医疗、在线教育等新模式加快普及应用,电信普遍服务持续深入推进,网络扶贫成效显著,行政村光纤通达率、4G 通达率均超过了 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 98%。
“世界正进入数字化全联接的智能时代,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成为主要特征。以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辟了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提供了全球发展的新动力,创造了人类幸福的新源泉。”陈肇雄说。
陈肇雄表示,将加快“新基建”步伐,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实施“5G+ 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工业企业和运营商深度合作,打造一批融合应用标杆企业和样板工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其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新增长点、新动能。
在网络扶贫方面,据介绍,工信部将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确保 2020 年底前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超过 99%。今年再新部署 1 万个以上 4G 基站建设任务,支持贫困地区网络深度覆盖。落实好网络精准降费,最大限度减轻贫困用户用网负担。深入开展“互联网 + 健康扶贫”,深化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应用,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到 2020 年底实现全国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 99%。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宽带网络助教助学工作,保障“停课不停学”。
日期:2020 年 05 月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