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用地是指为能源建设和开发所划定的土地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等各种能源形式的开采和利用所需要的土地。
石油、天然气用地
石油、天然气一般埋藏在地下,在其开采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土地。一般情况下,石油和天然气的取出需要用到含油气层顶部一段厚度为 200m 以上的土岩层,这需要油田和天然气开采单位在研究勘探地区的地形地貌及构造特征、化学状态、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勘探,然后在发掘石油、天然气市场需求后,对勘探地区的区域形态、储量、勘探进展情况等进行评估,进而协调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而达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提供有力的保障。
煤炭用地
煤炭开采和利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用于运输、处理、粉碎等生产环节。由于煤田开采一般都是露天开采方式,在选址时需考虑地质构造特征、矿体分布特点、煤储量、品质等情况。同时,为了保护环境,煤炭企业需要配套建设矿区压实站、非开启道口的吸顶隔离带、溜煤沟等设施。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采煤技术来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减少占地面积。
核能用地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但其建设需要用到大量的土地。核电站用地面积较大,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要求,如核电站建筑在地质稳定的区域、其分布周边环境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电站建筑群的设计应和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同时建设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进行技术规范化控制,从而确保核能的开发能够安全、可持续地发展。
水电用地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利用水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清洁能源电力产生形式。水电站需要用到充足的水资源,并要充分考虑到水电站优先发展用水量及水源地保护,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水电站的选址应考虑到陡坡灵活性、河流的宽度、深度、速度、流量稳定性、河岸间的地面高度差等水文地理特征,同时,还需配合土地利用规划,对应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也需要跟进建设,以满足发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