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多轮降价后,特斯拉第一季度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4 月 20 日,特斯拉公布了 2023 年第一季度报。特斯拉实现营收 233.29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187.56 亿美元,同比增加 24%。第一季度净利润为 25.13 亿美元,去年同期 33.18 亿美元,同比下降 24%。

除了净利跌超两成外,其毛利率也跌破 20%,第一季度毛利率为 19.3%。此前,特斯拉一直被外界所津津乐道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 30% 的水平。
特斯拉表示,“新工厂未充分利用”压低了利润率,加上原材料、大宗商品、物流和保修成本增加,车辆平均售价降低,4680 电池的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向传统汽车制造商销售碳排放积分的收入减少,都导致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下降。
不过,相较于汽车业务下行,特斯拉的能源收入飙升至 1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8%。
其中,储能业务表现尤为亮眼:今年第一季度的储能电池安装量达到创纪录的 3889 兆瓦时(MWh),同比飙升 360%。这一数据几乎与其 2021 年全年(3992 兆瓦时)一样多。
特斯拉将储能业务的部分增长归功于该公司位于加州莱思罗普 (Lathrop) 的工厂的 Megapack 大电池产量增加,并表示将有更多的 Megapack 工厂跟进。
就在 10 天前,特斯拉刚刚宣布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计划用于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该工厂计划于 2023 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 年第二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 1 万台,储能规模近 40GWh,未来将面向全球市场供货。
事实上,特斯拉的储能野心远不止于此。3 月初,马斯克推出“改造地球”宏伟蓝图,储能已成为其未来宏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彼时,马斯克宣布改造地球需要 10 万亿美元,并且他有着详细的计划,共分为 5 步。整体来看,这 5 步计划需要大量的储能支撑,据马斯克估计,想要打造一个“清洁的地球”共需要 240TWh 的储能,30TWh 的可再生电力。
上海超级储能工厂被视为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公众更关心的是,特斯拉的储能工厂又会在行业内激起什么样的浪花?
有国内储能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特斯拉 Megapack 工厂落地上海,对于中国储能行业而言利大于弊。
一方面,与诸多 To B 的国内储能厂商不同,特斯拉是一个消费品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内普通消费者对储能行业的认知,有利于储能概念在舆论场上的进一步升温,从而带动资本市场关注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以特斯拉的实力,一定会倒逼中国企业向其看齐,注定存在鲶鱼效应。尽管短期来看可能对中国企业构成压力,但外资进入一定会加速中国储能市场的成熟。
(图片来源:veer 图库)
来源 / 储能 1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