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上调新能源汽车KPI:2025年产销350万辆

124
2023-4-20 21:11

新能源的竞速赛中,上汽重新排布手中筹码,调整行进速度,要进领跑军团。

4 月 18 日,上汽集团在第二十届上海车展上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 2025 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 350 万辆,较 2022 年增长 2.5 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 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这一计划可谓雄心勃勃。

上汽今年的新能源销量目标是 150 万辆,350 万辆意味着未来两年复合增长率需超过 50%;去年年底上汽宣布的 2025 年新能源计划是 270 万辆,新目标直接增长了 30%。

上汽要如何实现这样高速的增长?如此大幅提速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面向 350 万辆,四大自主品牌再定位

销量,从来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在来看,中国正处于新能源市场的上升期。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在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1300 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 25%,今年预计将超过 35%,到 2025 年将超过 45%。

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因素正从燃油车时代的’功率、马力、油耗’等,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上的’电力、算力、体验’等逐渐转化。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容、用户认可的背景下,上汽过去三年已经完成了面向智能电动化转型的的自主品牌体系搭建和产品矩阵的初步构建。

本次三年战略中,上汽对智己、飞凡、荣威、MG 四个自主品牌进行了更为细化的排布,使其形成合力,成为未来 350 万辆目标的基石。

在新战略中,智己定位“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飞凡和荣威将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MG 定位“全球知名汽车品牌”。

其中,智己将率先搭载上汽最新的三电和智能化技术创新成果;飞凡和荣威将提供纯电、插混等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

此外,五菱定位“人民的代步车”,为用户打造具有超级性价比的精品电动小车。

今年下半年,智己第三款车型全新智能中型城市跨界 SUV C 车即将亮相;荣威品牌首款搭载全新架构、全新电池技术的新一代中高级电动轿车则将上市;继中国首款全球电动车 MG MULAN 在 3 月份突破单一车型海外销量万辆大关后,纯电跑车 Cyberster 也将在年内将全球同步上市。

未来三年,智己将推出 4 款全新车型,飞凡、荣威、MG 将发布 13 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至 2025 年,智己汽车将力争完成整车年销量 30 万辆,进入全球新能源车企的第一阵营。

包括飞凡、荣威、MG 在内的上汽乘用车体系实现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 70%,突破 100 万辆。

根技术支撑多品牌发展

一个集团,有四个专注或深度覆盖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品牌,在中国汽车集团中是十分少见的。

事实上,今年上海车展正显示出智能电动的多品牌趋势。广汽集团在埃安品牌之外,成立了高端化的昊铂品牌;长安集团旗下的深蓝则首次独立参展,改名深蓝汽车,与阿维塔并肩作战。

但多品牌策略成立的前提是拥有强大深厚的根技术支持。

在此次新战略中,上汽显然加快了对根技术的落地和应用。

在电池领域,上汽魔方电池通过“预、导、卧、隔、疏”的电池包创新设计,已经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零热失控;

在电驱上,“碳纤维转子电机 +800V 高压电驱”构成的全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使上汽的产品能够轻松进入“2 秒加速俱乐部”,并实现快速补能;

由此,上汽将挑战 9.5km/kWh 的行业整车能耗新纪录。至 2025 年,智己品牌车型将成为上汽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产品;

而上汽计划在 2025 年将内燃机的热效率从目前的 43% 提升到 47%,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动能好表现。荣威搭载这一全新混动技术的车型,最长综合续航将超过 1400 公里。

在决定整车智能化水平的电子电气架构上,上汽将推出“中央计算 + 区域控制”的全栈 3.0 智能车解决方案,包括自研智能车广义操作系统,实现车内、车云间软硬件资源的跨域融合,由此将车内控制器减少一半、线束减少 1 /3、整车 CAN 通讯负载降低 10% 以上,车身控制时延可压缩至 300ms 以内;

在汽车控制领域,上汽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技术,将制动、驱动、转向、悬架控制等功能全部纳入其中,实现车体 6 自由度集中控制,使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和各种路况下,始终保持车身稳定,将安全和舒适带到新的高度。

智己将于 2025 年上市的 E 和 F 车型将率先应用 3.0 智能车解决方案和 VMC 技术,实现智驾、智舱和车控全新的智能化体验。

在生产制造方面,运用 CTB、一体式压铸等先进制造集成技术,创新电动智能汽车的软硬件生产流程,将实现简约化、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2025 年,上汽临港电动车专属全球样板工厂将建成投产。

明确规模竞争策略

新的品牌阵容,扎实的根技术,成为上汽改变竞争策略的基础。

在此前的电动智能市场竞争中,上汽延续燃油车时代高研发投入到先进技术产出到高品牌溢价的技术竞争策略,但却未能充分奏效。

究其原因:电动化已完成了初期用户认知阶段,用户群高溢价的尝鲜者向更广泛的主流用户渗透,价格成为用户痛点,市场进入“快鱼吃慢鱼”的份额争夺期;

智能化仍在技术探索阶段,未能形成真正的用户爽点,难以对价格和销量形成有力的支撑。

于是,上汽快速拿出了适应当下电动智能市场的竞争策略:为用户提供同等车型“价格最优”、同等价格“配置最优”的整车产品,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让用户用一样的钱,享受更安全的出行体验;让用户用一样的钱,跑更远的路;让用户用一样的钱,拥有更全的功能体验。”祖似杰在演讲中表示。

这一策略目前已在智己 LS7、飞凡 F7 身上开始验证。

上汽官方表示,目前智己 LS7 每周交付量呈快速单边上涨趋势,月销量可稳定在 2000-3000 辆,有望成为 30 万元以上 SUV 的销量冠军;

飞凡 F7 上的巴赫座舱已成功出圈,其应用业内首创的双向双区独立影院场景、会拐弯能跑步的 3D 矢量音效技术、获得中汽研“舒适之星”的巴赫座椅都成为重要的卖点。

“上汽集团将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推进创新转型。”在演讲结束时,祖似杰说道。

显然,即时有技术、有品牌,350 万辆对于上汽也绝非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但却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淘汰赛已经开始。

上汽,正在为通向未来的入场券,全力以赴。

(图片来源:veer 图库)

来源 / 电动汽车观察家

 
玄能
注意:本文为投稿文章,由「 玄能」于 2023-04-20 投送,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您喜欢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