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到海外,既是增量市场的积极开拓,也是大胆走出去的坚定信心。
相对于国内日益“内卷”的车市环境,海外市场的广阔,令各大车企看到了“外卷”的良机。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在这其中,奇瑞、上汽等率先出动的车企们,已然开始在海外市场上,跑马圈地。
很显然,“走出去”正逐渐成为衡量中国汽车品牌强大与否的又一标准。但不容忽略的一点在于,这一系列光鲜靓丽数字的背后,隐藏着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
法律法规的不同,文化认知的区别、消费者关注点的差异……没有人知道“走出去”,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而像自动驾驶这样带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技术出海”,更是“难于上青天”。
事实上,早在 2015 年的时候,亚马逊、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大量资本簇拥下,涌现出一大批诸如 Waymo、Cruise、Argo AI、Apollo 这样的自动驾驶公司。
热闹归热闹,但现在自动驾驶行业正在经历“去虚向实”的关键阶段。而这其中,最大的拦路虎莫过于,商业化能力的难以自证。
资本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公司的未来并不一定黑暗,但他们的投资价值,正在被商业落地的不确定性不断稀释。所以那些有利于“讲故事”的操作,如车企前装定点、Robotaxi 车队、各种各样的战略合作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动驾驶是未来,但前提是,能够活到那时候。”
令人意外的是,当所有自动驾驶公司都在“求活”的艰难度日,元戎启行竟然选择“出海”这么一步棋。感叹其勇气可嘉的同时,疑问随之而来:自动驾驶出海,究竟是“神之一手”,还是“病急乱投医”?
抓住机遇,从 1 而 N
不久前,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成为业内热点。而这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尤其是智能化方面的领先,正在影响全球的汽车市场格局。当全球车企巨头愈加看重智能化功能体验,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出海机遇,愈加显现。
不难看到,今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智能驾驶行业上下游公司的参展数量,提升了两倍之多。包括元戎启行在内的自动驾驶企业,更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亮剑”欧洲市场。
元戎启行,亮相慕尼黑车展
车展现场,元戎启行创始人兼 CEO 周光正式宣布:“公司正在为技术出海做准备,德国将会成为出海的第一站。明年将在德国设立欧洲运营中心,同步发布海外版的 DeepRoute-Driver 3.0 方案、D-PRO 和 D -AIR 两款智能驾驶产品、以及智能驾驶轻卡。”
相对于汽车出口,自动驾驶技术出海还是一件新鲜事。
据了解,元戎启行正在与多家国际车企进行技术接洽。而为了充分适应德国市场,应对潜在的海外竞争,元戎启行按照德国路况与用户的驾车习惯对系统进行了本地化调整。如:
德国高速路段多数不限速,元戎启行的智驾系统就强化了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紧急转向辅助等功能;德国用户重视车辆操控力,元戎启行就不断强化智能驾驶系统与车辆底盘的耦合,让车辆在变道超车、加速、减速时表现得更丝滑,更流畅。
此外,为了切合德国交通注重路权的法律特点,元戎启行还专门针对转弯让直行、辅道让主道、未进入环岛让已进入环岛等德国路权规则优化感知与决策规划算法,让系统“入乡随俗”。
或许相对于汽车出口,技术出海代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元戎启行并没有因此望而却步。而其之所以能够拥有这般“战斗力”,与元戎启行从成立开始就坚持的 123N 战略,息息相关。
简而言之,123N 战略中的 1,指的是聚焦 1 套可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通过打磨这套系统,元戎启行孵化出元启行和元启运 2 大产品线;进而形成量产汽车、Robotaxi 出行服务,以及轻卡运力服务 3 条业务线;而目的便是为了最终实现自动驾驶在 N 多场景中的应用。
毋庸置疑,元戎启行的 123N 战略,为其铸造了一套穿越“牛熊”的坚硬盔甲。尤其是聚焦一件事,不断提升自身工程化能力的做法,使得元戎启行在一众自动驾驶公司之中,脱颖而出,率先突出重围。
据悉,元戎启行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已经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并签订基于 DeepRoute-Driver 3.0 的重大合同,正式实现量产上车。借助前装量产的规模优势,元戎启行将获得更多的路端数据,进而实现数据闭环,促使解决方案的不断迭代升级。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22 年的冬天,对于各大自动驾驶公司来说,都极其难熬。尤其是 Argo AI 突然官宣倒闭,紧接着图森未来、小马智行等行业“资深玩家”,纷纷传出内部人员优化调整的消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充满了寒气。
可想而知,彼时的元戎启行,同样不好受。而且那个时候,元戎启行的 Mapfree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正处于即将成型的关键阶段。
好消息是,从 DeepRoute-Driver1.0 到 3.0 版本的快速迭代,再到现在 DeepRoute-Driver 3.0 海外版,穿越自动驾驶寒冬的元戎启行,实现了突围。哪怕是别人望而生畏的海外市场,元戎启行也做好了准备,迎接所有的机遇和挑战。
识时务者,无限可能
“元戎启行在 ‘ 变 ’ 的是,主动迎合市场,甚至跑在行业前端,具有一定的行业前瞻性。”元戎启行副总裁刘轩对《汽车公社》这样说。
事实上,无论是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还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做正确的事”都尤为重要。而在这一点上,刘轩深有体会。
“2017 年,我们的 CEO 周光就提出了前融合技术;2020 年,我们就做出了 BEV 雏形;2023 年 3 月,我们率先发布了 Mapfree 技术,提供不依赖高清地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公司每年都在提出新的技术框架,甚至是颠覆掉我们自己之前的技术方案。”
识时务,随市场而变,正是元戎启行的优点所在。也正是因为将这些优点融入到了技术研发之中,才使得元戎启行能够进一步推出更适合市场、更适合车企、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根据刘轩介绍,元戎启行 D -PRO 与 D-AIR 共用一套技术框架,产品前装量产之后,可实现数据互通、互相反哺,进而不断促进模型迭代升级,更加适应路端环境。同时相关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硬件价格,也会根据车企和车型的定义决定,价格还有下探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在实现自动驾驶量产落地的规划之中,元戎启行将“性价比”3 个字放在了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如今大打价格战的汽车市场上,更具性价比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车企的目光。
此外,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量产落地,除了性价比的吸引力之外,再怎么内卷安全也不为过。所以,元戎启行在系统安全上,同样下足了功夫。
据了解,在与车企合作过程中,元戎启行会把车企对于安全方面的需求逐一进行分解,然后根据其中的每一个模块,按照要求,去进行系统层级的软件乃至硬件方面的监控。
“例如针对汽车 MCU 的芯片,我们会有对应的监控,对于 Orin 芯片上的一些故障事件,我们也有对应的模块去进行监控,以保证系统故障或者失效的时候,对应的信息能够达到车企需要的功能安全的安全状态。”
刘轩如是说。
性价比、安全、技术前瞻,三维一体、相辅相成,元戎启行在给予车企更多选择的同时,将自家产品打造出了“水桶”优势。只不过,面对既要又要还要的车企,有竞争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量产定点等方面涉及很多难点,比如工程化的能力。因为在跟车企合作的过程中,车企会给我们很多具体的硬性的时间节点,在指定的节点需要交付什么技术。”
对于和车企合作过程中的摩擦,刘轩着重提到了工程化能力的重要性,并表示:
“我们目前打造的平台化产品,通过平台提供一些基础能力,同时可以针对不同主机厂的个性化需求,定制性开发其中某些特性。这样就不需要针对每一个主机厂或者每一个车型去单独开发,因为中间有很多是通用的能力。”
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自动驾驶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资本挑战、价值挑战、技术挑战,但不难预见的是,工程化能力不断提升的元戎启行,将会在这条充满艰辛的自动驾驶量产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
“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会更加贴近车企和消费者用车习惯,打造更好的人机共驾体验,继续降低智驾系统的成本,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走向自动驾驶的终局。”
没有人知道自动驾驶的终局会是什么样,但元戎启行的故事告诉我们,始终存在着那么一群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坚持着、努力着。就像众所周知的那样,自动驾驶技术出海不可能那么简单,但元戎启行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
元戎启行,出海能行?自动驾驶,量产能行?
当未来的面纱一点点揭开,属于自动驾驶的时代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张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