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攀升,发电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日前国电电力披露 2022 年年度报告,五大发电集团 2022 年年报均已公布。
记者梳理发现,2022 年,五大发电集团中 3 家企业实现扭亏转盈。在火电成本端改善助力业绩回暖的同时,低碳转型趋势明显。
营业状况均有好转
国电电力 2022 年年报显示,2022 年实现营收 1926.81 亿元,同比增长 14.4%。归母净利润 27.47 亿元,相较 2021 年净利亏损 18.56 亿元,同比增长 248.03%;中国电力报告期内收入为 436.89 亿元,同比增长 23.15%。归母净利达 26.48 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 3.91 亿元的情况相比,同比扭亏;华电国际 1070.59 亿元,同比增长 2.34%,归母净利 9981.1 亿元,上年同期净利亏损 49.82 亿元,同比扭亏。
与之相对的是仍然亏损的华能国际和大唐发电,但两家企业的亏损幅度也均有收缩。报告显示,华能国际 2022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467.25 亿元,同比增长 20.3%。实现归母净利润 -73.9 亿元,较 2021 年亏损额同比下降 26.17%;大唐国际 2022 年营收为 1168.28 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 12.76%。归母净利为 -4.11 亿元,亏损额同比下降 95.49%。
2021 年,五家发电企业均在年报中指出,亏损是因为“2021 年燃煤价格大幅上涨,令燃煤发电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以华电国际为例,因煤炭价格上涨,该公司 2021 年营业成本约为人民币 1108.57 亿元,同比增加约 43.05%。
2022 年,燃料价格涨幅的微缩为五大发电集团赢得了喘息空间。国电电力年报指出,全年共采购原煤 1.95 亿吨,其中长协煤总量 1.89 亿吨,占比 97%,入炉标煤量 1.20 亿吨,入炉标煤单价 978.78 元 / 吨,同比增长 78.36 元 / 吨,涨幅 8.70%,较 2021 年涨幅缩窄 39.17 个百分点。
2022 年以来,国家层面频繁发布保供政策,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均对煤炭价格进行严格的限制,动力煤现货市场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煤价上涨得到抑制,2022 年北方港 5500 大卡动力煤市场均价为 1296 元 / 吨,同比上涨 24.2%。
燃料成本仍然是影响发电集团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大唐发电 2022 年度报告指出,国家对煤炭市场调控力度增强,伴随国内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以及进口煤源的持续恢复,港口煤价虽持续回落,但目前电煤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回归正常合理区间仍需一个过程。“2022 年,大唐发电的经营成本总额为 1137.66 亿元,比上年度增长约 25.95 亿元,增长约 2.33%,其中燃料成本上升为主要原因。”
记者梳理五份年报发现,五大发电集团均指出,2022 年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积极布局新能源发电装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电力 2022 年年报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清洁能源占比合并装机容量总额约 64.94%。“年内,公司收购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同时出售了部分煤电业务股权,推动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攀升。”
从数据看,2022 年中国电力发电合并装机将容量为 31599.2 兆瓦,同比增加 2667.3 兆瓦。其中,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气电及环保发电的合并装机容量合共为 20519.2 兆瓦。2022 年,风电及光伏发电的合并装机容量分别增加 3046 兆瓦及 1984.3 兆瓦,而煤电则减少 2760 兆瓦,清洁能源占合并装机容量总额比重与上年度比较净增加 12.78%。
国电电力 2022 年年报明确加快推进新能源转型。数据显示,该公司 2022 年逐步减少火电装机、同时提高新能源装机占比,发电结构调整明显:截至 2022 年末,公司控股装机容量 9738.10 万千瓦,较 2021 年减少 242.75 万千瓦,其中火电控股装机容量减少 556.46 万千瓦;新能源控股装机增加 315.29 万千瓦,其中风电增加 38.87 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增加 276.42 万千瓦。此外,该公司权益装机容量 5309.32 万千瓦,其中火电 3210.13 万千瓦,占比 60.46%;风电、光伏、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权益装机合计 2099.19 万千瓦,占比 39.54%,接近四成。
大唐发电 2022 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 2699.4 兆瓦,其中火电燃机 1477.8 兆瓦、风电项目 338 兆瓦、光伏项目 883.6 兆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33.1%。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该公司共有 55 个电源项目获得核准,核准容量 10469.46 兆瓦。其中,风电项目 11 个、核准容量 2051.8 兆瓦;光伏项目 31 个、核准容量 4927.66 兆瓦。公司在建电源项目 28 个,在建容量 7394.68 兆瓦,其中风电项目 10 个,在建容量 2697 兆瓦,光伏项目 15 个,在建容量 1500.68 兆瓦。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华能国际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127228 兆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 33171 兆瓦,2022 年新增并网可控发电容量 8614 兆瓦,其中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 6564 兆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至 26.07%,同比提升 3.68 个百分点。
在报告期内,华电国际的燃气发电、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则约占 20.2%。
拓展自身特色
在“双碳”目标引导下,加之我国能源禀赋,近年来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逐渐从主体电源转变为调节性电源。这也进一步要求发电集团要充分发挥丰厚存量资产价值,适应新定位,拓展新模式。
多份年报均指出,目前由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煤价与电价的矛盾长期存在,调峰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煤电技术改造缺乏合理的成本疏导机制,煤电降碳减碳缺乏机制保障。加之“双碳”目标全面展开,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全国范围内煤机利用小时将继续降低,存量火电市场空间或将持续承压。与此同时,新能源发展也存在着创新不足、政策依赖度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新能源、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日趋完善,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持续提高,电力市场竞争程度将愈发激烈,电价下行压力加大。因此,2022 年五大集团均释放出将进一步推进综合能源业务,多种能源协同发展的信号。
国电电力在 2022 年年报中表示,将聚焦能源革命,统筹布局“十四五”科技创新攻关方向,以科技创新示范加快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融合发展,重点开展低成本 CCUS(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深远海风电开发、多能互补、规模储能储热等核心技术攻关。据了解,2022 年,国内首套“火电厂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 CCUS 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大同公司通过 168 小时试运行,连续生产出优质绿色碳酸钙产品。
与此同时,核电也逐渐成为五大发电集团新的发展着力点。除了中国电力所属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深耕核电领域外,华能集团与中国大唐也都通过参股的方式拥有一定的核电装机权益。2022 年,华能国际向石岛湾核电进行增资,现已拥有山东石岛湾、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核电基地。2021 年,华能集团参建的全球首座第四代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并网发电。华电国际也以火电 + 抽蓄为基本盘,积极布局抽蓄等重要储能资产。
(图片来源:veer 图库)
来源 / 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