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播出《“氢”装上阵·绿氢从何来》专题节目,聚焦绿氢发展,围绕新型绿氢制备模式试点应用、绿氢基地建设、制氢设备企业扩产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报道。
氢是宇宙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物质,具有能量密度高、燃烧后零碳排放等特有属性,因此“氢能”也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其中,由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也就是“绿氢”,被认为是氢能发展的终极路线。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文件,为我国绿氢产业发展提速。
从“清”能到氢能,新型绿氢制备模式试点应用
广州南沙氢电融合智慧能源站通过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制绿氢之后,再通过固态储氢设备加压来到加氢站,为当地的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目前一天的产氢量能达到 72 公斤左右,相当于能够让一辆轻卡跑上 2400 公里。
在这个能源站,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正驱动一套新型电解水装置制取绿氢,再通过固态储能设备,像充电宝一样,将波动不稳定的绿电转换成稳定的绿氢储存下来,而且实现了绿氢的就近使用。
南方电网广州小虎岛电氢智慧能源站项目负责人潘军:“广州市目前的加氢站每公斤氢气大概达到 60 元一公斤,折算成电价大概是 1.2 元每度电,如果通过这种模式,绿电到绿氢,它的经济性就很好了。”
在四川德阳,记者来到了小虎岛示范项目制绿氢设备的生产企业,它是通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比较适合应用在风电光伏项目,目前设备还没有大规模量产,成本比较高。
为了加快这种新型绿氢设备的量产,在广东佛山,国内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将于 4 月底投产,一期项目的产能将在 500 兆瓦左右,这也将逐步降低绿氢制备环节的成本。
康明斯恩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留军:“1000 立方米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设备一年生产 100 台。优秀的供应链能力能够快速把物料成本跟制造成本给降下来,适应于中国市场的需求,三到五年之内,成本降幅预计达 40%-50%。”
绿氢基地建设加速,设备制造企业扩产接订单
除了分布式绿氢试点项目以外,绿氢大规模的制备也在推进当中。在新疆、内蒙古等地,一批光伏风电制绿氢项目正在建设当中,传统制氢设备的订单也在快速增加。
在新疆库车,这个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制氢的项目,目前正在加速建设,预计今年投运。项目配建年发电量 6.18 亿度的光伏电站,将形成年产 2 万吨的氢气制备能力。项目采用碱性电解水技术,标准电解槽需求量达 50 多台,这也给千里以外的电解槽生产企业带来了充足订单。
记者了解到,一季度市场上发布的电解槽公开招标总量就超过 400 兆瓦,是去年全年电解槽出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西北、东北等风光大基地配套绿氢项目的需求增速明显。
在安徽合肥,一家电解槽生产企业正在布局扩产,同时也在开发适应风光大基地制氢使用的新产品,设备的初始投资成本可以降低 10%-15%。
阳光氢能研发总监孙龙林:“整个气液分离设备是为风光大基地制氢来设计的,生产的工位也进行了相应扩产,我们今年的产能将是去年的两倍。”
据相关机构统计,当前国内绿氢项目的规划产能将达到 200 万到 300 万吨,如果按 300 万吨规模计算,对应制氢设备的市场规模在 400 亿元左右。
(图片来源:veer 图库)
来源 / 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