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9 日~8 月 16 日,青海连续 100 天对三江源地区 16 个县和 1 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客户的绿电参与感,深入研究绿电与“新基建”深度融合前景,今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应用区块链技术,试点开发多领域、多维度的“区块链 +”应用系统,在服务青海清洁能源发展及能源绿色转型中积累实践经验。
“以能源交易为例,传统电力交易主要采用双边交易或多边交易模式,效率较低,能源流、资金流清分程序复杂。而基于区块链的电力交易不仅能提高交易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电力交易的智能化水平和公信力。”国网青海电力互联网部主任周群星说。
国网青海电力积极探索“区块链 +”在绿电溯源、光伏扶贫、智慧财务、调度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不仅为企业对内提质增效、对外融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安全信任环境。
绿电可溯源 环保我参与
6 月 12 日,国网青海电力开发的青海绿电感知平台(绿电 APP)上线运行。平台包括政府感知、企业感知和客户感知 3 个模块,能够实时展示 37 项绿电指标,形成青海清洁能源全景分析展示新模式。
通过绿电 APP,客户能够直观了解家庭用电结构、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及保护环境贡献度。“用绿电 APP 就能查到我家这个月用了多少清洁能源。能为家乡的绿水青山出力,我很自豪。”西宁市民李晓明说。绿电 APP 显示,自系统上线以来,李晓明家消费电量为 80.6 千瓦时,其中太阳能发电占比 17.64%、风电占比 6.78%、水电占比 68.99%,清洁能源所发电量占比合计超过 93%。
绿电 APP 通过趋势图、仪表板、曲线图、堆积百分比图等方式,实时挖掘分析、常态化综合评价企业及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可为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及个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绿电信息移动共享查询服务,提升社会各界对绿电活动的参与感、互动感。
为实现客户用能分类溯源,精细区分用电客户的水电、光伏发电、风电等电量消费情况,国网青海电力应用区块链、大数据分析技术,采集相关运行数据,在青海电网范围内开展潮流追溯,计算风、光、水、火电等消费贡献值占比,还原客户能源消费结构。绿电 APP 能动态分析三江源地区 23 万户客户的清洁能源电量消纳总量、占比及变化趋势,展示客户电费优惠情况,勾勒出“绿电 100”全景图,让当地居民深度体验绿电,增强绿色用能理念。
“数据指纹”上链 多领域落地应用
5 月 21 日 9 时,青海海西光伏园区里,耀眼的阳光直射在光伏板上,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攀升。国网青海电力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辅助服务交易平台自动组织新能源企业开展交易,当天共组织完成 4 笔交易,为 3 家新能源企业增发新能源电量 10.08 万千瓦时。截至 5 月底,国网青海电力今年已通过平台组织 535 笔交易,消纳新能源电量 1213.44 万千瓦时。
这种交易模式通过“区块链 + 共享储能”实现供需关联互动和“发 - 储 - 配 - 用”精准调配、安全校核、自主交易,不仅提升了储能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也实现了新能源电量最大化消纳。
区块链技术在共享储能领域的应用,只是多种落地应用场景之一。目前,国网青海电力已启动国家电网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网通办、智慧财务、物资管理和调控云应用共 4 项试点任务。
“以线上办电为例,客户上传资质证书后,我们对档案真实性的核查既耗时又耗力。而打破政务平台、银行征信系统及其他可信机构的数据壁垒,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一网通办应用,客户档案就能在链上形成唯一的‘数据指纹’。我们‘一链式受理’用电业务,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国网青海电力营销部智能用电处处长芮光辉介绍。
基于区块链技术撮合多方交易、保障信任等优势,国网青海电力进一步挖掘区块链在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业务创新中的应用价值,全力推进 4 项试点任务建设,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及方案编制。下一步,国网青海电力将重点围绕对内提质增效、对外优化服务,着力解决数据融通、网络安全、多主体协同等问题,“区块链 +”技术应用正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协同效率、强化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链”上一本账 扶贫更阳光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光伏扶贫业务溯源平台。平台建成后,政府扶贫管理部门不用再到线下收集数据、人工计算,而是可以在线实时获取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及扶贫补贴收益,形成光伏扶贫‘电子账本’。”负责扶贫光伏应用平台项目开发的国网青海电力互联网部规划计划管理专责张容福说。
从光伏并网到收益分红,光伏扶贫业务和支付数据主要分布在政府、电网、扶贫机构、光伏电站和银行等,不仅涉及能源流、数据流、资金流,而且管理流程长、环节多、信息繁杂,传统管理模式在高效性、安全性、透明度、追溯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光伏扶贫运行管理中的痛点,国网青海电力利用区块链技术全程记录、不可篡改、可追溯、防伪造等特性,试点开展“区块链 + 光伏扶贫”应用开发,目前已完成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扶贫光伏电站档案数据和资金应付、实付数据上链,同步开展确权系统和小程序前端页面开发。
“光伏扶贫涉及电量数据、上网电价、支付电费、核算补贴、电站运营数据、贫困人口收益 6 类关键数据。数据上链后,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我们能逐步实现贫困户、电网企业、管理机构及银行等管理环节的精准对接,能源流、资金流会真实记录在区块链上,确保扶贫政策按约兑现和扶贫资金精准溯源。”周群星介绍说。目前,青海全省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共 73.16 万千瓦,惠及贫困户 7.75 万户(占全省贫困户的 50% 以上),是青海省扶贫效果最好、受益人数最多的产业扶贫项目。
“区块链 + 光伏扶贫”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对光伏扶贫全环节从前端到末端每一个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科学帮扶,并管理及监督资金使用,确保阳光透明、高效可溯。扶贫资金安全可控、专款专用,保证了帮扶政策落地到位。
目前,国网青海电力在不同领域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已初见成效。为了加快区块链与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国网青海电力将进一步深化区块链在降成本、提效率等方面的应用,构建诚信产业环境,推动能源产业链实现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
日期:2020 年 07 月 来源:电网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