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英国首相卡梅伦承诺支持西门子公司在赫尔的海上风机设备制造工厂的建设。该项计划将可再生能源作为英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的突破口。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具有风能资源非常稳定,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并且海上风电一般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问题。因此,英国、德国、爱尔兰、丹麦、比利时、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都纷纷加大了海上风电的开发力度。
2010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144.4 万千瓦,同比增长 110%,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 3.7%,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英国、丹麦、比利时和德国。其中英国 2010 年海上新增装机 92.5 万千瓦,成为海上风电的全球领跑者,预计在今后几年仍将会保持领先地位。
根据欧洲风能协会(EWEA)的报告,英国不仅在海上风场的建设数量上超过了其他国家,更是几乎包揽了上半年欧洲建成的所有海上风机。
英国有总长度约为 11450 公里的海岸线,海上风资源丰富。“在风力资源最好的区域,年平均风速可以达到 8 米 / 秒。”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海上风电项目首席官员彼德·马迪根说。实际上,根据英国皇家财产局的数据,英国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风电项目总量高达 48GW,约是整个欧洲海上风电总量的 1 /3,其海上风力发电的潜力约是整个英国当前电力消耗量的 3 倍。“英国已经有 1.3GW 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在欧洲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马迪根表示。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市场化最高的,同时也是对海上风电项目补贴率最高的国家。当前英国海上风电市场占有份额已接近全球份额的半壁江山。有关研究部门预测,到 2017 年英国海上风电发电能力将达 12 吉瓦,年复合增长率为 42%。
另据彭博社 8 月 1 日消息,英国电力及天然气运营商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 36 亿英镑(约合 59 亿美元)用于 2012 年新建风电站以及更新电网。
过去的 4 个月,英国电网公司还与挪威国家电网进行合作,建造连接挪英两国的海底电缆,此条电缆长约 800 公里,为世界上最长的跨国电缆,预计于 2017~2020 年间完工。届时,挪英两国可通过该电缆实现电力互换,并共享北海海上风电。
数据显示,2011 年前 6 个月,欧洲海上共建有 108 台风力发电机,其中 101 台是建在英国海域。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克里斯·休恩表示,这一数字显示了英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领域的惊人速度。“英国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海上风能之家。我们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竞争优势表明,我们可以引领市场,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EWEA 指出,英国的风电计划目标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2011 年上半年英国建成的风机还只是其雄心勃勃的计划的一小部分。预计待所有风场建成并网后,将能为英国提供 2240 兆瓦的发电能力。相比之下,德国建成的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只是其 1 /5,约为 450 兆瓦。
不过,EWEA 的报告同时指出,风机的建设与其并入电网之间还需一段时间。英国 2011 年前 6 个月建成的风机中仅有 68 台风机实际接入了电网,约占总数的 2 /3;德国同期则只有 32 台风机并网。
2010 年 9 月 23 日,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位于英国东南部的萨尼特海上风电场正式开始并网发电。这个总投资超过 7.5 亿英镑,装机容量为 30 万千瓦的风电场,产生的电力足够约 20 万家庭的使用。
“英国方面虽然做出了海上风电的详细发展规划,但要真的达到这个数字还是不容易的。”研究显示:英国海上风电的成本约为 7.2 便士 / 千瓦时,天然气和核能发电的成本则分别为 2.2 便士 / 千瓦时和 2.3 便士 / 千瓦时。相比较之下,海上风电的电价成本仍然过高。
据英国 2010 年递交给欧盟的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英国政府计划在 2020 年前建成总容量为 13 吉瓦、约 3600 座海上风机,为此,英国已开展了 3 轮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这些招标范围广泛,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培养新的市场参与者,同时还为海上风电打造成了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