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由于独特的化学性质,生物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出的未燃烧完的乙醇易转化为乙醛,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险。生物燃料的排放问题再引质疑。
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资源经过一系列的物理、生物、化学变化过程而获得的燃料乙醇、燃料丁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燃料。依据使用的原料和技术不同,生物燃料可分为四代。前三代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分别是玉米和红薯等粮食作物,还有麦秆、草和木材等农林废弃物以及藻类。第四代生物燃料主要利用代谢工程技术改造藻类的代谢途径,使其直接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乙醇。
虽然生物燃料排放物的安全性引起人们质疑,但仍有很多研究人员坚持认为,与化石燃料相比,生物燃料更高效、更清洁,不仅可显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还可降低其他常规污染物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实际上,生物燃料使用过程中的排放问题不仅与燃料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种类、燃油技术、燃料所用发动机类型及其零部件结构等因素有关。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生物燃料使用时的排放问题在业界一直存在争议。
针对生物燃料的特性,目前世界各国着重从生产原料、生产工艺、使用过程等几个方面提升生物燃料的品质。在生产原料方面,为了避免与人争粮或造成污染,一些国家在充分利用废弃物的前提下积极寻找新原料, 俄罗斯用湖底淤泥制取生物柴油,英国用龙舌兰提炼生物燃料,法国农民则用鸭油做生物燃料。
在生产工艺方面,美国犹他州已经同上海建立了技术联盟开发中心,通过跨国合作优化生产工艺,以推广生物能源新技术。为缓解生物燃料使用过程中的排放问题,有研究机构正考虑将发动机的结构与生物燃料的特性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各项生产技术。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正在开发二氧化碳减排与封存、燃烧后的二氧化碳浓缩及收集和富氧燃烧等技术。
作为替代高污染化石燃料的理想选择,生物燃料早已受到世界各国重视。近年来,美国、巴西、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欧盟都相继出台了支持生物燃料普及的能源发展战略。欧盟计划到 2020 年用生物燃料替代 20% 化石燃料。美国的《国家生物燃料行动计划》提出,2020 年生物燃料将占其能源总消费量的 25%,2050 年达到 50%。
美国日前还推出一项 5.1 亿美元的补贴计划,用以推进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产开发进程。印度尼西亚能源部 7 月份发布公告称,印度尼西亚将在未来 15 年投资约 134.6 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发电厂的建设。巴西作为最早实施生物燃料产业化政策的国家之一,在 2006 年已实现 40% 以上的汽油消费由乙醇汽油取代,成为世界上惟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在德国,生物柴油已替代普通柴油广泛应用于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建筑和农业机械等,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近日还推出了全球首个使用生物燃料的定期民用航班。
世界各国一系列支持生物燃料研究和产业化的政策表明,燃料乙醇、燃料丁醇、生物柴油等先进生物燃料在未来能源产业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从长远来看,生物燃料行业的发展前景仍较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