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ERC 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技术后,关于下一代技术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其中异质结是呼声最高的技术之一。异质结的优势很明显,如转换效率高、工艺步骤少等等,但劣势也一目了然 —— 成本较高、产线不兼容。
异质结的成本目前不具备竞争优势,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高额的设备投资额是异质结技术门槛之一,目前异质结电池进口设备约为 8 -10 亿元 /GW,国产设备约为 5 - 8 亿元 /GW,而 PERC 只需要 2 - 3 亿元 /GW。目前行业共识基本上认为设备投资需降低到 5 亿 /GW 左右才具备可行性,目前已有部分设备企业表示能够做到,但交货量须在 GW 级别。
尽管目前成本仍不具备竞争优势,异质结技术依然被行业所看好,不少企业陆续宣布扩产计划,据光伏們不完全统计,仅 2018~2019 年间宣布扩产的规模就达约 26GW。然而,尽管扩产计划满天飞,实际落地的产能却少之又少,国内现有产能大约为 1.3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