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硅片材料成本最优化,光伏硅片一方面要迈向 “ 超大 ”,逐步从 158mm、166mm、180mm,最终迈向 210mm,达到和半导体产业一致、15 年来稳定的 12 寸晶棒尺寸。
另一方面,光伏硅片也要不断的迈向 “ 超薄 ”,从 220um、200um、190um、180um、170um 迈向 150um 甚至更低。其中,异质结电池用硅片已经实现了 130-150um 的超薄厚度。
一般而言,硅片厚度每降低 10um,硅片成本降低~3%。而硅片的边皮料利用率每降低 1%,硅片成本增加~0.3%;对于光伏硅片的成本降低而言,厚度降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边皮料利用率。
光伏硅片实现 “ 超大 ” 带来的 “ 面积通量红利 ”,不仅能大幅度降低硅材料的制造费用,也能够全面地带来切片、电池、组件端的 “ 面积通量红利 ”,减低硅片、电池的制造成本,提升产能、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因此,超大的 “ 面积通量红利 ”,其重要性又大于硅片的厚度。对于 PERC 电池制造而言:
超大面积(20x)> 超薄厚度(10x) > 边皮利用率(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