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雄心毕现: 蜂巢能源或拟在欧洲新建5座动力电池工厂

181
2023-4-16 19:29

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骤然降温,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加快了产能出海的步伐。

4 月 13 日,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扩大在欧洲的产能规划,或将建造多达五家电池工厂。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蜂巢能源正在欧洲东部、北部和西部寻找建造工厂的合适地点,其中最大的规模将达到年产能 20GWh。

蜂巢能源欧洲负责人 Kai-Uwe Wollenhaupt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底在欧洲的产能至少达到 50GWh。

去年 9 月,蜂巢能源公布了在德国建造电池包工厂以供应电动汽车的计划,公司选择了勃兰登堡州,这也是特斯拉公司的超级工厂所在地。此外,蜂巢能源还计划在德国萨尔州建造一座 24GWh 电芯工厂。

不仅如此,彭博社报道称,蜂巢能源正在与几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就电池供应协议进行谈判。

蜂巢能源成立于 2018 年,其脱胎于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部门,由长城汽车出资 10 亿元注册成立。根据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 4 月 12 日发布的数据,今年 3 月,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0.43GWh,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九。

目前,亚洲企业主导着欧洲的电池制造业。数据显示,到 2030 年,欧洲约 44% 的电池规划产能将来自亚洲公司。其中,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德国图尔根的电芯工厂今年年初已经投产,而其匈牙利德布勒森规划产能 50GWh 的工厂也在推进中。

除了宁德时代,去年 3 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亿纬锂能也宣布拟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去年 6 月,国轩高科在德国哥廷根的基地揭牌,该基地规划动力电池产能为 20GWh, 此外,国轩高科还计划与欧洲电池制造商 InoBat 合作,在欧洲合资建设 40GWh 的电芯产能。去年 7 月,远景科技集团与西班牙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西班牙布局动力电池超级工厂等业务。

市场内冷外热,产能转移是战略

可以看到,跟去年同期相比,受国补取消的影响,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骤然变缓,动力电池厂商普遍面临着订单的压力。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3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61.7 万辆,同比增长 35.2%,环比增长 24.5%;零售销量 54.3 万辆,同比增长 21.9%,环比增长 23.6%,渗透率达到 34.2%。1—3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 131.3 万辆,同比增长 22.4%。而去年全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批发销量同比增速都超过了 90%。

在此背景下,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开工率普遍低迷。隆众资讯锂电池分析师路天丽表示,据摸排,近几个月电池厂开工率平均只有三到四成。去库存成为了行业的主流。

相比之下,3 月欧洲新能源车辆市场强势复苏。4 月 13 日,华创证券数据显示,3 月欧洲 12 国新能源车销量 26.2 万辆,同比增加 22%,环比增加 81%,新能源车渗透率 21.9%。其中,纯电动 183218 辆,同比增加 35%,环比增加 90%。

整个一季度,欧洲 12 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 52.7 万辆,同比增加 11%,其中纯电动 35.2 万辆,累计同比增加 26%,一季度渗透率 19.9%。

对于 3 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上升的原因,华创证券认为,主要是新能源车市场或基本摆脱补贴退坡影响,需求回升,部分国家插混依旧享有优惠政策,同时纯电车型增长势头强劲。

另据中信证券此前分析,2023 年欧洲不同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持不同态度,其中英国收紧电动车优惠政策,挪威首次引入适用于纯电汽车的两项新税收优惠,而意大利自 2023 年起加大了补贴力度。随着新能源车新品性价比提升及充电设施抓紧建设,预计未来行业消费需求仍将不断释放。

中长期来看,欧洲国家仍然对电动汽车有税收优惠和购买激励等政策支持,预计后续仍将保持增长。

新市场需求的利好也带动了国内动力电池出口的增长。在 4 月 13 日中国海关总署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介绍,在国外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今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 1097.9 亿元,增速达到 94.3%。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则显示,3 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出口共计 8.8GWh,占总销量 44.3GWh 的 20%。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 25.8GWh,占总销量的 23.8%。

不仅如此,随着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的公布,欧盟层面未来还会有若干措施,对包括电池、储能等在内的净零技术的投资进行补贴,以提高欧盟整体的技术竞争力;并将会对电池组件在内的等关键原材料的本土化生产进行补贴,以实现供应链的本土化。

由此,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很难获得增量份额的动力电池厂商,尤其是对蜂巢能源这样的二三线电池厂商而言,若能将产能顺利转移到新市场,或也能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增长点。

(图片来源:veer 图库)

来源 / 澎湃新闻

 
玄能
注意:本文为投稿文章,由「 玄能」于 2023-04-16 投送,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您喜欢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