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是草长莺飞,春风十里的季节,却成了黄沙漫天的场景。
中央气象台 4 月 12 日 06 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 4 月 12 日 08 时至 13 日 08 时,仍有 17 省市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今年以来,中国已出现 8 次沙尘天气过程,几乎每十天就来扫荡一次,数量、频率和强度都是近几年之最。眼下这轮沙尘天气还没结束,今明两天北方地区又将再次迎来新一批沙尘。
不仅如此,其范围也越来越大。从北向南一路肆虐,波及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影响人口已超 4 亿人,让各地的人们都体验了一把“千里黄云白日曛”的场面。
不少网友调侃,在昏天黑地,能见度很低的路上艰难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公司,身边都是“兵马俑”。
其实,这次沙尘暴不仅影响大半个中国,甚至很可能漂洋过海影响到韩国、日本。
据彭博社报道,在韩国,这几天全境发布沙尘预警,各地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很差”,并预计沙尘天气将持续至 13 日。日本气象厅也表示,沙尘暴 4 月 12 日抵达日本,影响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中部地区的能见度。
据气象专家介绍,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实际上,中国的沙尘暴很多都来源于蒙古国。科研人员统计,这十多年来,蒙古国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较 20 世纪 60 年代增加了 4 倍。
作为本次沙尘暴的源头,蒙古国情况更加严重:今年 3 月就开始的沙尘暴,已造成当地房屋和蒙古包损毁,部分地区供电被迫中断,牧民被困,无法出行。
究竟是什么造成沙尘暴愈演愈烈呢?我们得从蒙古国脆弱的生态系统、崛起的超级矿山以及单一的能源结构说起。
地球上最强烈的气候变暖信号之一
一提到蒙古国,人们很容易想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绿色草原。但是,打开卫星地图就会发现,这个国家有超过四分之一面积由黄色的戈壁沙漠覆盖。
气候变化在蒙古国展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蒙古在过去八十年的平均气温上升了 2.25 摄氏度,年降水量减少 7% 至 8%,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使其成为“地球上最强烈的气候变暖信号之一”。
更离谱的是,过去 10 年是蒙古国历史以来最热的 10 年,干旱、炎热导致 1244 条大小河流、湖泊干涸或断流。
卫星地图上所展示的戈壁沙漠地区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蒙古国总土地面积的 76.8% 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而且荒漠化仍以较快的速度向草原地带蔓延。
学术期刊《科学》称,蒙古高原已陷入热浪和干旱的危险循环中——土壤干燥加剧了当地高温,而高温又加重了土壤水分的下降。如果越过不可逆转的转折点,将彻底变成干旱贫瘠的荒原。
为什么蒙古国气候变暖这么严重?
要知道,蒙古是最依赖煤炭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8 年,燃煤热电厂占该国中央能源系统总发电量的 93%。另外,在草原上的蒙古包往往缺乏集中供热等公共服务,居民需要用原煤和垃圾来取暖和做饭。
从 1990 年到 2020 年,蒙古国煤炭使用量的增加,也影响到了居民生活。现在,由于煤烟排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几乎每年都会经历世界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据蒙古国统计数据,假设一切都不改变,到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到 5150 万吨二氧化碳。
面对气候变化,蒙古国曾发布《2015-2030 年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目标是到 2023 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 20%,到 2030 年达到 30%。
蒙古素有“永恒蓝天之国”之称,年日照时间长达 250 天,尤其是在南戈壁沙漠地区,那里的最大理论光伏输出接近每平方米 2,000 千瓦时。
据统计,风能和太阳能的综合潜力相当于每年 5,457 太瓦时的清洁发电量。这意味着该国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因此,为激励光伏电站的建设,蒙古还制定了有保障的购电协议,以确保可再生能源以优惠的价格出售。
亚洲清洁能源公司表示,对蒙古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可以造福整个欧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蒙古政府一边鼓励开发光伏,另一边却还在大力补贴燃煤发电。
有企业称,现在在蒙古开发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常常“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会遇到阻碍。
其实,蒙古国资金并不缺乏,只是发展重心并不在可再生能源。那他们的重心到底在哪里?
一手放牧,一手挖矿,草原变荒漠
在蒙古国一直以来美好的经济设想中,矿业和畜牧业可以两条腿走路,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畜牧业不难理解,是蒙古国一直以来的主要经济活动。目前依然有超三分之一的蒙古人从事着游牧生活。
然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显示,从 1990 年到 2020 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增长了 3 倍,远远超出草地的承受能力。
在蒙古国这片植被覆盖率仅占国土地面积 7.9% 的脆弱土地上,牲畜存栏量从 2000 年起就已经超过了 6000 万个羊单位的草原承载量,2019 年更是超规模发展到了 1.1 亿个羊单位。2020 年底,蒙古国畜养的绵羊达 3000 万只,山羊 2770 万只,其对草皮、草根破坏尤其厉害,是造成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在恶化,草原在退化,虽然牛羊马数量越来越多,但饲料却越来越少,极端天气过后,半数牛羊群冻毙,畜牧业依然遭受着打击。
既然地面上的财富靠不住,蒙古国转向寻求地面下的财富——矿业。
别以为蒙古国只有草原、戈壁、荒漠,在这些土地之下所蕴藏的矿产资源,可以用“地大物博”来形容。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蒙古国是全球 29 个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据统计,蒙古国现已发现或探明 80 多种矿产。
因此,在 20 世纪 90 年代,蒙古国颁布矿业法,提出“矿业兴国”,把矿产资源的开发、出口作为国家振兴和转型发展的主要战略。
确实,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采矿业已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据蒙古国中央银行近几年公布的数据,矿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为 8%~12%,颁发的矿权证由 198 个上升到目前的 5500 多个。
国外矿业公司也纷纷进人蒙古,据统计,目前已有 200 多家外国矿业公司在蒙古进行矿产勘查和开发活动。
2001 年,加拿大矿业公司在蒙古国开发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采矿勘探项目”。该矿场共有 18 台勘探钻机,雇用超过 200 名员工,其铜矿带面积相当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区的范围。在这矿场中,铜储量为 3110 万吨、黄金储量为 1328 吨、白银储量为 7600 吨。这足以让它成为全球最大的金铜矿之一。
现在,20 年过去,在蒙古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中,矿产品出口依然居于首位。2019 年,蒙古国出口中,矿物出口量占 90%,其中煤炭出口量占 46.9%,成为采矿业中领先且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
对于蒙古国来说,超级矿山是“全村的希望”。但是,超级矿山带来更多金钱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风沙。
草原的生态本来就脆弱,大规模采矿,意味着草原的永久消失。有些项目通过公路运输到口岸,也会对途经地的草原环境造成很大毁坏。
更重要的是,采矿使得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大量矿井正在污染和耗尽人畜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据世界银行研究,由于大量采矿行为,蒙古国南戈壁省的地下水只够用到未来 10 年左右,正在引发干旱和威胁着其它生态环境。
干旱的发生,意味着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荒漠化面积越大,沙尘也会越来越多,再一次进入恶性循环中。
在一曲风沙吹起的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未能并行的悲歌中,蒙古国现任总统呼日勒苏赫表示,“我们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为缓解严重的荒漠化,呼日勒苏赫在 2021 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诺,蒙古国计划 2021 年至 2030 年种植至少十亿棵树。此后他签署种植“十亿棵树计划”的总统令。
同时,蒙古国也曾要求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最富裕的国家,补偿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虽然做过不少努力,但二十年以来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还未停止,草原遭到破坏和荒漠化依然很严重。
对于拥有如此众多的投资机遇和自然资源的蒙古来说,问题是如何在开发和保护之间进行选择。
如果不从根本上重新定位国家发展战略,解决过度放牧以及无序的矿产开发问题,蒙古国的沙尘暴很可能将持续影响整个东亚。
(图片来源:veer 图库)
来源 / 环球零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