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4 日,上汽集团对外亮出 2023 上半年海外市场“成绩单”。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汽海外累计销售新车 53 万辆,同比增长 40%。其中,MG 品牌表现依旧抢眼,累计销售 37 万辆,同比增长 40%。
“上汽集团 2023 年计划海外销量突破 120 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 70%,MG 品牌销量达 80 万辆。”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先生在当天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除了公布销量外,余德与上汽集团国际业务核心团队针对行业较为关注的海外细分市场表现及未来规划等同步进行了详细介绍。
欧洲将成上汽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 计划在欧建厂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第三大汽车市场,在电气化转型上极为坚决,叠加其对外政策较为友好,近年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主要目的地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2 年,欧洲市场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有 16% 是中国产汽车,高出 2021 年的 11%。
上汽在欧洲布局较早,尤其是旗下带有英伦血统的百年 MG 品牌本身就在欧洲享有盛名,为其业务拓展起到了较大助力。
数据显示,MG 2023 上半年在欧洲累计销量达 11.5 万辆,同比增长 143%,其中有三个月单月交付量超 2 万辆。目前,MG 已经进入 28 个欧洲国家,欧洲服务网点超过 830 个。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 MG 上半年的销量中,新能源占比超过 50%,这主要得益于纯电跨界车 MG MULAN(海外定名 MG4 ELECTRIC,以下简称“MG4 EV”)的市场表现。2022 年 9 月,MG4 EV 全球同步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新车成功跻身欧洲 20 强畅销品牌榜单。2023 上半年,MG4 EV 接连斩获 AUTOCAR、UKCOTY Awards、Marcus Awards 等一系列国际重磅媒体奖项,成为这台欧洲最畅销中国电车的强力背书。
图片来源:上汽 MG
鉴于 MG 名爵的良好表现,上汽集团指出,欧洲将成为上汽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据余德介绍,此前上汽集团计划,在欧洲达成年销 10 万辆的目标后便开始着手欧洲建厂事宜。2022 年,上汽集团在欧洲市场销量已成功跨过 10 万辆,而今年更是有望超过 20 万辆,为此在欧建厂被提上日程,目前正在积极寻找适合的项目地址。
加速开疆拓土 , 不排斥竞争
在此提出的是,除了欧洲外,上汽在其他地区上半年也取得不错的表现。如 MG 在美洲市场 1 - 5 月累计销售突破 3 万辆,同比增长 13%,尤其在墨西哥市占率达到 5.2%;在中东市场 1 - 5 月累计销售 2.6 万辆,同比增长 13%;东盟及南亚市场累计销售 3.9 万,澳新市场销售 2.2 万辆。
根据规划,2023 年,MG4 EV 将进军澳新、中东、墨西哥、南美等地区,覆盖全球六大洲重点区域市场的 80 余个国家,全球销量目标为 15 万辆。此外,据透露,未来 18 个月,MG 品牌将再推出 10 款全球车形成纯电、插电混动、燃油全覆盖的海外产品矩阵。
除了 MG 品牌,上汽集团旗下其他品牌如上汽大通 MAXUS 和上汽通用五菱海外业务也取得不错的进展。据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施杰介绍,上汽大通 MAXUS 2022 年海外整车出口约 9.2 万辆,2023 年的目标是 10 万辆,上半年已突破了 4.7 万辆。据了解,2023 年上汽大通 MAXUS 再次加快扩张步伐,出口国家和地区已拓展到了 73 个,车型累计销量已超 25 万台。
产品力和品牌销量提升的同时,上汽集团海外区域开疆拓土的步伐亦在加快。
今年 4 月 29 日,上汽集团宣布,旗下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与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签署新能源项目投资谅解备忘录,将为印尼市场导入更多新能源车型;4 月 30 日,上汽集团在泰国合资公司上汽正大则宣布,将在泰国建设新能源产业园。
对于体量庞大的印度市场,余德指出,上汽在做当地适应性开发,一方面是离地间距,一方面是空调。“其实我们在印度的竞品不多,印度多是小型车,中大型 SUV 很少,适应性开发的投入,会提升当地的接受度。”余德说到。
而对于此前“MG 印度公司被当地强行低价收购股份、丧失控制权”的市场传言,余德也进行了回应,他指出,上汽在印度市场目前 MG 总销售规模大约在 10 万辆左右,印度市场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具有潜力的市场。在全球各区域市场的增速看,印度也具有自身特色,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致力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也在努力发掘印度地区的业务,上汽也同样不会放弃这一市场。
此外,上汽还在考虑进军俄罗斯市场。据透露,目前正在做相关产品开发,主要是满足当地的极寒条件。
总的来看,上汽的海外布局已明显提速。这一方面源自于企业自身发展驱动,另一方面也与市场竞争有一定关联。对于未来海外竞争态势,余德指出,“海外竞争应该会像国内一样竞争激烈,企业必须要理性看待这一问题,要有短、中、长期的不同策略和应对方案。上汽愿意跟兄弟企业一起抱团取暖,但也不排斥竞争。”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任慧娟